| EN
党史百年丨1928年-1937年重大历史事件
上传时间:2021-04-06

学百年党史 讲百年故事
传承历史精神 坚守初心使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年-2021年

01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前夜,中国共产党正面对一个生死关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宣布反共,持续了四五年的国共合作顿时破裂。昔日的盟友忽然变成凶残的刽子手,到处在搜捕,到处在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原来的近六万人一下减少到一万多人。

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是灭亡;或者是不屈不挠挺身站立起来,把革命推向新的阶段。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11.jpg

▲ 图为《南昌起义》油画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21.jpg

▲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自南昌起义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02
八七会议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中国革命形势跌入谷底,中国共产党却没有掌握一支能反抗的有力武装。

一个问题急迫地摆在一群平均年龄20余岁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们面前:中国革命未来如何?该走向哪里?该怎么走?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26.jpg

▲ 图为八七会议会址

八七会议是在武汉召开的,但当时为了保密和迷惑敌人,曾佯称会议在九江召开。会场设在武汉汉口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一栋公寓的二楼。这栋公寓位于原俄租界内,是英国人在1920年修建的三层洋房,当时称为怡和新房,专门租给在华的外国人居住,租住在二楼的是苏联驻武汉国民政府农民问题顾问洛卓莫夫夫妇。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罗亦农、蔡和森、毛泽东等21人,邓小平当时任中共中央秘书,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另外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等。由于白色恐怖严重,代表们分三天由地下交通员带入会场,进来后就不能出去,吃的是干粮,睡的是地铺。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31.jpg

▲ 图为八七会议旧址

会议由李维汉主持,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了关于党过去的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瞿秋白代表中央作了党的新任务的报告。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严厉地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讨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问题。会议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和《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关于军事工作,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论断。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36.jpg

▲ 图为八七会议召开时的场景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过去做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却从来没有做过军事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他勇敢地挑起了这副全新的担子。后来他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这时,全党都拿起了武器,到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之前,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标志着我党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红军的新时期。

0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大革命失败后,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49.jpg

▲ 图为《向井冈山进军》油画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两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12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54.jpg

▲ 图为红四、五军会师

1928年10月4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进一步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的粮食增产了一倍多。第一次解决了温饱的农民聚集在苏维埃政府门前,商量着如何表达对红色政权的拥护。桐木岭农民邱启山说:“过去老百姓称皇帝为万岁,毛委员救了我们穷苦人,他是共产党的代表,没有共产党我们还要受剥削,我们穷苦人就该喊共产党万岁。”大家认为邱启山讲得有道理,要他喊一喊。邱启山便举起手高呼:“共产党万岁!”在场的农民也跟着振臂呼喊起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光辉起点。

04

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下令调集重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苏区的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其中首要目标是红一方面军及其所在的中央苏区。从1930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作战。

这时红军已发展到十多万人,组建了正规兵团,武器装备有所改善,因而有可能实行从游击战向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红军所到之处已普遍建立党组织和工农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建立起较大块的根据地,使红军有了广阔的战场和回旋余地。这些都是以往红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不曾有过的有利条件。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158.jpg

▲ 图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经过要图

1930年10月30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根据敌情,确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近1万人,活捉敌师长张辉瓒。接着,红军又在东韶歼灭谭道源师一半,其他各路敌军仓皇退走。龙冈、东韶两仗共歼敌1.3万人。红一方面军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微信图片_20210407081202.jpg

▲ 图为苏区中央局部分委员的合影。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在鄂豫皖,从1930年冬到1931年夏,红军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两次“围剿”。在湘鄂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根据地,也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中国工农红军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数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是由于根据地广大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了土地,踊跃参军,从多方面支持革命战争。没有广大贫苦农民的全力支持,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些胜利同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者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是分不开的。红军作战的原则主要是:以反“围剿”为主要形式,依托根据地作战;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打得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打速决战、歼灭战;不失时机地实行进攻,扩大战果。

反 " 围剿 " 战争锤炼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锻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丰富和发展了红军的战略战术,塑造了军民鱼水关系,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未完待续 -------------   

   

来源|综合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建三局一公司、日照高新